龙居胜迹千秋永
古刹新容万里春
湔氐镇
在物产富饶的成都平原西北,与群峰连绵的蓥华山脉中段连接处,山脚下有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湔氐。
湔氐之得名,源于境内的湔氐河。湔氐河原名堑底河,因河两岸曾是“五胡闹中华”的“五胡”之一氐族的聚居地,后来“堑底”变成“湔氐”,但当地人仍习惯称“湔氐”为“堑底”,湔(jian)、堑(qian)之别,让不少人以为是当地以讹传讹的口误,而不知都有其历史渊源。
龙居古寺
站在湔氐场镇北望,满目青山,一片林海。沿着平川边沿的围山河步行几里,往北转入山区,在林荫下漫步不久,眼前青瓦红墙、楼宇高耸、林木葱茏——这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居寺。
什邡龙居寺位于湔氐镇龙居山麓,始建于隋,历代续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34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展开全文
《蜀中名胜记》载,“后蜀王孟昶,尝于夏日,偕花蕊夫人至寺避暑。寺僧水观禅师,先一月预知之,因赐号为预知焉”。被孟昶赐名“预知禅师”,而龙居寺便有“蜀王消夏行宫”之称。是川内少有的与后蜀相关的古遗迹。
龙居寺门前古柏森森,园林树木葱茏,曲径通幽。雌雄合一的古银杏,树冠如盖,相传为花蕊夫人手植,见证了龙居寺的千年沧桑。
龙居寺坐南向北,复四合院布局,寺庙中轴线由北向南渐次抬高,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两边为上下客堂、燃灯殿、积石居及钟、鼓楼等古建筑,建筑结构保留完整,精巧别致,为川内罕见。
龙居寺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寺内木雕、彩绘题材丰富,色调典雅和谐,堪称艺术珍品;砖雕、石刻造型生动,镌刻手法细致入微,技艺精湛。
龙居寺是中国楹联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诞生于此。寺中处处是对联,仔细玩味,趣味和寓意比比皆是。句意境悠远,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为该寺名联,享誉四方。
图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