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突然回到家中,赵洪文国十分惊讶,当她得知赵侗是为了组建游击队回来的,内心十分骄傲。虽然赵洪文国当时已经年逾五十,但是论起爱国之志,她并不输给年轻人。见儿子有意组建军队,赵洪文国立刻做主将家中的资产拿出来作为军队的资金,更是一力承担了后方动员的工作,组织妇女儿童为前线的战士们缝制军装,同时在家中秘密办起了私塾,教授孩子们中国文化,抵制日本在东北推行的"日语教学"。
在赵家母子的努力下,抗日"别动队"正式成立,赵洪文国成为了别动队年龄最大的成员。赵洪文国并不安于留守后方,而是和所有年轻战士一样训练杀敌的技能,赵洪文国天赋超然,不出几个月,就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令敌人闻风丧胆,"双枪老太婆"的名号也就此流传开来。
误入歧途
敌人对于别动队恨之入骨,1934年,因为叛徒出卖,日寇得知赵家便是别动队的大本营,便派了重兵包围了赵家的院子,把房屋田宅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试图威逼赵洪文国就范。但赵洪文国得知此事之后,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她机智的乔装改扮逃脱了敌人的抓捕,随后和别动队的同志在山中印发了大量抗日传单,张贴在家乡各处,气得日寇暴跳如雷,但却又无计可施。
当年八月份,日军发现了赵洪文国等人的踪迹,将他们抓捕入狱,对年迈的赵洪文国施以酷刑。面对如此情境,赵洪文国誓死不屈,对日寇当面斥责,表示自己绝对不改变抗日救国的志向。日军气愤之下将赵家数口人押赴刑场,幸好别动队成员得到消息,提前将众人救出。
抗日救亡,挽狂澜于既倒,此刻的赵洪文国当真是巾帼英雄,可佩可敬,但是一切在1940年悄然发生了转变。这一年,作为著名抗日先锋的赵洪文国受到了老蒋的接见,老蒋对这位女英雄百般称赞,更是邀请赵洪文国等战士加入国军,做正规军的一员,赵洪文国同意了。
这本不是什么错误,可坏就坏在,老蒋的敌人不仅仅是日寇,甚至在老蒋的心中,安内的重要性高于攘外,而赵洪文国面对老蒋这个政坛老狐狸,还是过于幼稚了。老蒋一方面支持赵洪文国的抗日行动,另一方面,他将我党放到了赵洪文国的对立面。
日军是敌人,八路也是敌人。这个可怕的概念一旦植入了赵洪文国心中,就很难更改,事情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对于老蒋的信任促使赵洪文国把自己对付敌人的手段用在了我军身上,本来携手抗日的两方不得不兵戎相见。
同室操戈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老蒋败走台湾,赵洪文国却还是没有清醒过来,此时此刻,在她的头脑中,解放军已经彻彻底底成为了和国军"抢夺江山"的敌人。多少年来,死在赵洪文国手下的解放军战士不计其数,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组织上依然抱着让赵洪文国弃暗投明的希望。然而我们迎来的是失望,国军失败之后,赵洪文国带着麾下几千人的残部,在南方沦为一方悍匪。
土匪是人民头上压着的害人虫,曾经一心保家卫国的赵洪文国竟然沦落至此,真是可悲可叹。到了这一步,赵洪文国却看不清楚背后的原因,也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她只想把国军的地盘抢回来。
1950年2月,赵洪文国带着一群匪兵试图攻占县城,沿途打死打伤了许多无辜群众。但是很快这次攻击就被解放军击退,赵洪文国手下的部将也所剩无几,为了保命,她乔装改扮,独自往南逃窜。
而我军也意识到,赵洪文国必须铲除,否则百姓不安,针对赵洪文国的抓捕计划在各地展开,两个月后,赵洪文国在逃跑的路上被解放军抓获,七月份,赵洪文国因为种种伤害国家和人民的罪行被处以枪决。
这是一个很不完美的故事,在人们的美好期许之中,英雄要么辉煌一生,要么归隐江湖,可赵洪文国的结局却是误入歧途,开头如此热血激昂,结尾却是这样潦草,她本该作为抗战英雄被后世颂扬,但是当她对自己的同胞开枪时,一切就无可挽回了。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后人很难说得清楚。人性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英雄也有着黑白两面,也许完美的英雄,真的只存在于小说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