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

历任法国总统的中国情结

发表日期:2018-01-11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至:

戴高乐:中法邦交的奠基人

 

    戴高乐将军无疑是中法友谊的大功臣。他很早就十分关注中国这个“比有记载的历史还要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用略带神秘的口气预言:“说不定在下个世纪,中国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戴高乐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要亲自踏上中国的土地,并“会一会已成为神话的毛泽东”。1966年戴高乐约见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亲自邀请周恩来总理访法,意在为其正式访华铺路。1967年1月的爱丽舍宫新年招待会上,戴高乐夫人向黄大使的夫人委婉地道出了有生之年去中国的愿望,“到中国去,对我来说是一个梦……”但出于某些原因,访问计划一直没能实现。

 

蓬皮杜:第一位访华的法国元首

 

    戴高乐总统的遗愿由其继任者蓬皮杜所实现。作为戴高乐的密友,蓬皮杜青年时代便对中国有所了解,对这个文明古国产生了向往之情。

 

    1973年9月,曾让戴高乐将军生前期盼、让蓬皮杜总统激动不已的时刻终于来临。应中国政府之邀,蓬皮杜总统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成为西欧国家第一位访华的在任国家元首。他在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和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的迎接,还在邓小平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故宫。对毛泽东景仰已久的蓬皮杜不仅向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还将一幅艺术壁毯赠与毛主席。

 

    令人感动的是,蓬皮杜此次访华时已身患癌症。而同样饱受癌症晚期之苦的周总理亲自对接待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尽管政务繁忙,周总理还是从北京到外地,全程陪伴蓬皮杜总统。蓬皮杜总统后来多次感言称,周恩来是他所见过的世界各国领导人中印象最深的一位。

 

德斯坦:用中文朗诵孔子名句

 

    德斯坦1974年就任法国总统的前几周,一位非洲国家元首访华。当时蓬皮杜总统已重病缠身,毛泽东和来访者谈及下届法国总统的人选。毛泽东说:“我知道下届法国总统是谁,是吉斯卡尔·德斯坦先生。”那位非洲国家元首听罢很吃惊。德斯坦本人后来听说这事也非常惊讶,他曾感慨地说:“我当时既年轻又缺乏名气。毛泽东主席知道我要当总统,这足见他对法国政治的了解及其准确的判断力。”

 

    德斯坦比较了解中国的历史,尤其关注19世纪的中国史。为直接阅读中文原著,德斯坦在古稀之年学起了中文。他特聘了一个中文教师,每晚睡觉前还要读会儿中文。2000年,德斯坦在中国参加一次文化研讨会时,居然用中文朗读了孔子的名句,“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语罢,满座皆惊。

 

密特朗: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密特朗曾3次访问中国,对东方古国的重大变迁深有体会。1961年春,他作为在野党领袖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得到毛主席赠予的一对中国织锦靠垫。密特朗的首次中国之行收获颇丰,他游览了不少城市,还记录了诸多见闻。1962年,密特朗的专著《中国面临挑战》一书隆重问世,使密特朗声誉倍增。1981年,密特朗二访中国,并参观山东孔府太庙。他兴致勃勃地在庙前拍了照片,并为照片起名为“倾听龙的声音”。

 

    几个月后,密特朗问鼎爱丽舍宫,并于两年后以总统身份再次来到他熟悉的中国。

 

    同德斯坦一样,密特朗对中国文化也十分推崇,还仔细阅读了巴金、曹禺等中国著名文人的作品法译本。

 

希拉克:中国青铜器的鉴赏专家

 

    早在少年时代,希拉克就在一位白俄家教的指导下研习东方文化,而且经常参观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集美博物馆。该博物馆藏品颇丰,让少年希拉克大开眼界。尤其是那里的青铜器和宋瓷等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更让希拉克从小与东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出于对中国青铜器的特殊爱好,希拉克熟读各种青铜器专著,并能对相关展览中的许多珍品进行专业评价。外交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997年,希拉克在访华期间曾造访上海博物馆,并同馆长马承源一见如故。谈话期间,73岁的青铜器泰斗马承源把他的专著《中国青铜器全集》的前十四本赠与希拉克。当看到书中的一张图片时,希拉克脱口而出:“这是不是二里头文化三期的青铜器?”面对法国总统如此专业的提问,中国老专家惊讶不已,愣了好半天才点头称是。不料希拉克不仅知道它的名字,还将36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三期的特征娓娓道来。法国元首与中国专家万里相聚,越聊越起劲,以至于希拉克的专机不得不推迟起飞。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年1月10日)



       

主办单位: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 粤ICP备05013051号

办公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委大院15号楼

联系电话:(0757)83334544 传真:(0757)83364187 邮政编码:528000

本网站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